「有認真擦美白產品,卻沒有預期中的效果?」明明已經挑選含有衛福部核可美白成分的保養品,濃度也在法規限制內,為什麼沒有想像中有感呢?這很有可能是你在美白過程中忽略了一些先天上的限制、或是輔助動作,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如何避免吧!

 

1. 先天限制:忽略膚色有天生限制

我們的膚色深淺是由基因所決定的,可以觀察手臂內側、大腿內側或臀部等最少曬到太陽的部位,就是你天生的原始膚色,也是美白產品能達到的極限。與其過度追求白皙,能夠擁抱自己天生膚色,改為追求讓膚色均勻明亮,也是很重要的心態轉變。

 

2. 後天預防:沒有確實做好防曬

如果只是認真美白,卻沒有先做好第一步的防曬,實在很難趕上紫外線刺激黑色素生成的速度,畢竟曬黑可能只需要接觸高量紫外線幾小時,但變白通常需要更長時間的努力,所以防曬和美白缺一不可,而「預防」黑色素生成絕對比治療還輕鬆。另外不僅僅是有擦防曬,也要擦「足量且定時補擦」,才能真正發揮防曬的功用。

推薦商品:米粹舒緩水感防曬乳

 

3. 時間因素:使用期間未達一個月

健康的肌膚代謝週期需要28天,隨著年紀增長,代謝週期也會逐漸加長,希望美白有感當然也需要時間來觀察。雖然一般市面上不乏有標榜快速變白的美白產品,這類通常大多使用酸類成分(水楊酸、果酸)加速角質代謝的方式卻容易刺激肌膚、使水分流失而造成乾燥脫皮,所以還是需要先評估自己的肌膚耐受力,避免美白不成反讓肌膚角質受損。(延伸閱讀:「美白」成份為什麼會不白反黑、刺激敏感?五大使用重點不踩雷!)

如果不想讓肌膚有刺激的可能性,也建議選擇成分更溫和(維生素C醣苷、維他命B3…)的美白產品,順應肌膚代謝週期,慢慢回到原有的透亮感。

推薦商品:紅薏仁白潤精華液

 

4. 主觀因素:忽略拍照比對觀察

膚色有沒有變白,其實很難單從肉眼就明顯看出變化。最好觀察的做法就是每天在同一地點、光源下拍照記錄,雖然聽起來很基本,但也很常被大家忽略。所以除了勤擦保養和防曬之外,也別忘了要拍照記錄膚色變化,才是最客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