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親身踏入滿山桂竹林,一探泰雅文化的瑰寶
相信不少人聽到桃園復興,最先聯想到的一定是拉拉山的水蜜桃,對吧!?
隨著這次桂竹產地的轉移,就讓我們帶著大家一起從台北出發,沿著台七線曲折蜿蜒的山路前進,認識生長面積遠遠超過水蜜桃的泰雅文化瑰寶-桂竹。一路上隨著海拔緩緩攀升,映入眼簾的是豐富多樣的林相、橫跨河谷間的各式橋樑,以及遍布兩旁山坡的桂竹林,漫漫長路的車程時間甚至比上次探訪更南邊的新竹峨眉多了一些。
在因緣際會下,我們透過當地的復興桂竹產業發展協會認識了來自卡普泰雅部落的宗婆婆,隨著她的腳步一起邁入緩坡而上的產業道路,在竹林夾道的野境中親手拔出在土壤裡紮根的幼筍,到達採收標準的桂竹筍,輕輕一折,啪地一聲,修長筍身就此得手,真是長了我們這些農活不勤的人見識。
來自大自然的恩惠,一年一生採收期的珍貴
宗婆婆說,最佳的桂竹筍採收時間是每年的四月到五月之間,她們在天還濛濛亮之前就會上山採筍,採筍的動作看似不難,但必須要眼明手快,每天平均可以長24.5公分的桂竹,是台灣竹類中生長最快速的,哪怕再晚一點起身,就要追趕不上桂竹筍的生長速度了。
聽著聽著,看到遠方與宗婆婆同行的另一位伯伯,正以飛快的速度穿梭竹林採收著,不一會兒功夫就已經把背在身上的竹簍裝滿桂竹筍了!而宗婆婆這頭邊和我們分享邊俐落地剝除筍殼,取出嫩黃的桂竹筍,她說:「這些落下的筍殼、竹葉都是竹林最天然的有機肥料。」歸功於桂竹筍堅硬的筍殼,厚實的保護層能夠避免蟲害,生長過程自然也不需要噴灑農藥、施加化肥。她還補充說,不是採收的時節裡,「疏伐」就成了竹農們照顧竹林的日常,將枯去的老竹細心砍下當作竹柴,保留地力給桂竹林維持良好的生產力。細細說來,桂竹可真是要速度跟細心兼具的體力活!
在這樣就地取材的新鮮、天然腐植土的滋養,豐沛的水能量成就了桂竹的高含水特性,也是桂竹系列不論何時都能清爽的柔潤水感來源。我們環顧整個卡普部落,更是發現生命力旺盛、遍地而生且就地取材方便的桂竹,在這裡的食衣住行育樂總能有它的蛛絲馬跡。
『有泰雅族的地方就有桂竹』,卡普部落與桂竹密不可分的生活文化
『阿力 (A-Li)』,這個名字是泰雅語中對桂竹筍的稱呼,宗婆婆告訴我們說,種植桂竹是很早以前祖先留下的智慧,從發芽出筍、到抽長成竹幾乎所有的桂竹部位都能善加運用,像是由大量竹桿搭建而成的桂竹協會部落建築,到裡頭展示著泰雅族人親手編製的竹首飾、手工藝品,都是桂竹彈性堅韌不易斷折,因而發展出的竹材應用。宗婆婆更驕傲說到,卡普部落的竹筍和竹材產量是全台灣第一,也是日本唯一指定的劍道竹劍原料(燦笑)!笑談之中,也越能隱約感受到卡普部落與自然互依互存的情感綿延。
最好的生活實踐,是學會思考如何與大自然相互依存
這次停留的時間雖不長,但我們明白了在這片綠地野境中,泰雅族人不但延續了竹林生態,還利用身邊所能取得的資源做了最好的生活實踐。也許這裡的交通不是那麼便利,不過泰雅族人將他們的文化與這滿布山林的桂竹做了最好的結合,發揮了更多我們想像以外的桂竹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