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有認真擦美白產品,卻沒有預期中的效果?」明明已經挑選含有衛福部核可美白成分的保養品,濃度也在法規限制內,為什麼沒有想像中有感呢?這很有可能是你在美白過程中忽略了一些先天上的限制、或是輔助動作,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如何避免吧!
1. 先天限制:忽略膚色有天生限制
我們的膚色深淺是由基因所決定的,可以觀察手臂內側、大腿內側或臀部等最少曬到太陽的部位,就是你天生的原始膚色,也是美白產品能達到的極限。與其過度追求白皙,能夠擁抱自己天生膚色,改為追求讓膚色均勻明亮,也是很重要的心態轉變。
2. 後天預防:沒有確實做好防曬
如果只是認真美白,卻沒有先做好第一步的防曬,實在很難趕上紫外線刺激黑色素生成的速度,畢竟曬黑可能只需要接觸高量紫外線幾小時,但變白通常需要更長時間的努力,所以防曬和美白缺一不可,而「預防」黑色素生成絕對比治療還輕鬆。另外不僅僅是有擦防曬,也要擦「足量且定時補擦」,才能真正發揮防曬的功用。
推薦商品:米粹舒緩水感防曬乳
3. 時間因素:使用期間未達一個月
健康的肌膚代謝週期需要28天,隨著年紀增長,代謝週期也會逐漸加長,希望美白有感當然也需要時間來觀察。雖然一般市面上不乏有標榜快速變白的美白產品,這類通常大多使用酸類成分(水楊酸、果酸)加速角質代謝的方式卻容易刺激肌膚、使水分流失而造成乾燥脫皮,所以還是需要先評估自己的肌膚耐受力,避免美白不成反讓肌膚角質受損。(延伸閱讀:「美白」成份為什麼會不白反黑、刺激敏感?五大使用重點不踩雷!)
如果不想讓肌膚有刺激的可能性,也建議選擇成分更溫和(維生素C醣苷、維他命B3…)的美白產品,順應肌膚代謝週期,慢慢回到原有的透亮感。
推薦商品:紅薏仁白潤精華液
4. 主觀因素:忽略拍照比對觀察
膚色有沒有變白,其實很難單從肉眼就明顯看出變化。最好觀察的做法就是每天在同一地點、光源下拍照記錄,雖然聽起來很基本,但也很常被大家忽略。所以除了勤擦保養和防曬之外,也別忘了要拍照記錄膚色變化,才是最客觀的方式。
這幾年的美白趨勢已不再單純追求白皙,而是昇華到想讓膚色均勻、有透亮光澤感,所以面對肌膚暗沉或者局部膚色不均(痘疤、曬斑、黑斑…等),多數人才會更加在意。但暗沉的原因有很多,唯有找到主因對症下藥,才能確實改善。
首先來了解黑色素如何生成,黑色素細胞(melanocyte)分布在肌膚表皮層,受到紫外線刺激時會啟動保護機制,透過酪氨酸酶(tyrosinase)將酪氨酸(Tyrosine)轉變成黑色素,對抗紫外線造成的傷害。
■黑色素生成機制■
看完黑色素生成的機制,再來了解哪些狀況會導致暗沉、或局部膚色不均勻,以及該如何預防與改善。
1.紫外線過量照射
如上所述,紫外線會刺激酪氨酸酶轉換成黑色素,所以防曬是非常重要的,透過隔絕紫外線刺激,避免活化酪胺酸酶,從源頭開始預防黑色素生成。(延伸閱讀:物理性防曬」和「化學性防曬」差異是什麼? 5分鐘一次搞懂SPF、Boots Star Rating、CW防曬指標!)
但要完全杜絕紫外線並非易事,若不幸真的曬黑,建議優先處理肌膚缺水,待確定肌膚沒有任何脫皮、泛紅、痛癢時,再使用有添加衛福部認證的美白成分(如維生素C醣甘、鞣花酸等)的淨白產品,淡化已生成的黑色素。
2.角質堆積過多
老廢角質過多或排列不整,使光線在肌膚上難以均勻反射,會讓肌膚看起來暗沉。雖然正常的狀況下,健康角質的代謝週期是28天,但隨著年齡增長,新陳代謝也會變慢,角質更新週期自然變長,因此才會有人說「傷口癒合不如以往」或者「曬後比以前還不容易變白」。
所以根據個人膚況,去選擇去角質產品與使用頻率,也是改善暗沉的方式之一。(延伸閱讀:「真的非要去角質不可嗎?」三大方式判斷妳該怎麼護理角質)
除了在肌膚可接受範圍內去角質,也可以選擇成分較溫和、無光敏性(維他命B3、傳明酸等)的美白產品每天使用,以漸進式的方式均勻膚色、改善令人在意的暗沉。
※溫馨提醒:紅薏仁精華液雖屬溫和淨白成分,但仍不建議與「具有脫皮、去角質功能」的產品或美容療程同時使用,避免過度刺激肌膚※
3.痘痘生成後的色素沉澱
臉部發炎長痘痘時,會造成微血管擴張、增生或水腫,而當發炎結束後,就會留下局部色素沉澱成為痘疤,雖然這類色素型沉澱會自然隨著時間代謝,但若想加速淡化黑色素,可選擇成分含有能還原黑色素(維生素C及其衍生物),或加速代謝黑色素(果酸、杏仁酸…等)的產品。
推薦商品:紅薏仁白潤精華液
「老化」是人類無可避免的生長歷程,但你知道紫外線UVA和UVB對肌膚老化的影響,其實比基因遺傳所造成的老化還要深遠嗎?這也是為什麼皮膚科醫生總是提倡防曬很重要。但到底什麼時候該擦防曬呢?接下來將使用紫外線檢測儀實測,破解常見的防曬迷思。
迷思一:陰天不需要防曬
紫外線(Ultraviolet, UV)是無法被肉眼看見的「不可見光」,依照波長範圍不同分為UVA、UVB、UVC。延伸閱讀:物理性防曬」和「化學性防曬」差異是什麼? 5分鐘一次搞懂SPF、Boots Star Rating、CW防曬指標!波長較短的UVC通常在大氣層就被阻擋,對我們沒有什麼影響,所以防曬產品著重在防禦會曬黑、曬老的UVA(波長介於320~400nm)和會曬紅、曬傷的UVB(波長介於290~320nm)。
而晴天我們都知道要防曬,那麼陰天呢?
〔實測〕
我們在同一地點,以紫外線探測儀觀測晴天和陰天的紫外線強度。晴天時強度落在1830 μW/ cm²,甚至破表( 換算為紫外線指數是7,屬於高量以上);而陰天的強度則在850 μW/ cm²左右( 換算為紫外線指數3.4,屬於中量)。
結論:「沒有陽光≠沒有紫外線」,陰天長時間待在戶外仍建議防曬!
即使是陰天,UVA仍可以穿透雲層造成肌膚老化,所以沒有陽光並不代表沒有紫外線,在紫外線指數超過3、中量級強度的陰天,如果需要長時間待在戶外還是建議防曬喔!
迷思二:室內也需要防曬
你可能會擔心生活中的人造光源(日光燈、鹵素燈),但以紫外線探測儀觀察到它們其實只有很微量的紫外線,而且要非常近距離(30cm內)才會感測到,所以除非「近距離」接觸這些特定光源,不然真的不太需要因此而特別防曬。
結論:視座位是否靠窗決定防曬與否!
在室內除非坐在靠窗、會直接接觸到戶外光線的位置,不然基本上是不需要特別防曬的。
〔實測〕
我們打開窗戶,讓陽光透進室內,可以發現此時紫外線強度上升到1477μW/ cm²(紫外線指數5.9,中量級-高量級),也就是座位如果靠窗、有機會被陽光直接照射,仍建議需要防曬。
迷思三:只有夏天才需要防曬
如前所述,沒有陽光不代表沒有紫外線,即使冬天看似陽光較夏天弱,但紫外線強度跟夏天比起來也有機會達到相近的指數,所以只要是在戶外長期間活動,一年四季都建議留意紫外線指數來加強防曬。
〔小提醒〕:長時間待在戶外需要防護時間更長的SPF50 防曬品,尤其在外活動容易流汗或摩擦而使防曬品逐漸消失,因此建議每2個小時再補擦一次。
推薦商品:米粹舒緩水感防曬乳SPF50
粉刺困擾是痘痘、出油以外,台灣消費者常見的肌膚煩惱之一,一粒一粒凸起的外觀常讓大家想要除之而後快。但你知道嗎?市面上常見的粉刺鼻貼黏下來的乳白色油脂可能其實不是粉刺,而是皮脂腺正常分泌下的產物—皮脂管絲(Sebaceous Filaments)。
什麼是皮脂管絲?需要清除嗎?
皮脂腺會分泌油脂在肌膚表層形成保護膜,在肌膚健康、毛孔暢通的狀況下,排出去的油脂和一些老廢角質、住在皮膚上的細菌混合,就會變成油油的、一根一根長條狀的「皮脂管絲」。而出油量較大的油性肌膚,皮脂管絲也會較明顯,但因為是正常產物,所以是不需要特別清除的。
粉刺需要治療嗎?
而當角質代謝異常或油脂過度分泌時,皮脂管絲就會惡化成粉刺,而此時就不是正常代謝下的產物,而是需要透過治療改善的皮膚疾病。而粉刺又分為黑頭粉刺(開放性粉刺)與白頭粉刺(閉鎖性粉刺),以下用表格整理幫大家如何辨別皮脂管絲、黑頭粉刺與白頭粉刺。
|
皮脂管絲 |
黑頭粉刺 (開放性粉刺) |
白頭粉刺 (閉鎖性粉刺) |
外觀 |
乳白色、或淡灰色的細長皮脂 |
黑色、咖啡色,形狀像錐體 |
白色、淺膚色的凸起 |
成因 |
油脂沿著毛孔自然排出,屬正常產物 |
毛孔堆積多餘油脂,接觸空氣氧化變黑 |
與黑頭粉刺差別在於表層多了角質堆積 |
清除方式 |
皮脂腺正常分泌的產物,無需特別清除 |
讓多餘油脂與老廢角質流出毛孔、避免堵塞 |
先去除毛孔開口處的角質堆積,讓多餘油脂與老廢角質流出 |
粉刺正確處理方式:
■ 定期做好深層清潔
溫和卸妝和清潔,清除臉上多餘的油脂、髒污或彩妝,避免再次形成粉刺或阻塞毛孔。並定期搭配含有礦泥、火山土等輔助清潔成分的膜類,以吸附方式深層清潔毛孔髒汙,解決一般洗顏產品無法深入的問題。
推薦商品:東方美人茶平衡泥膜
■使用酸類加速角質代謝
視肌膚狀況選擇不同強度的角質產品,使用能溫和促進角質蛋白分解、加速其脫離角質層的成分,像鳳梨酵素、木瓜酵素或低濃度酸類,可加速清除老廢角質,避免毛孔堵塞、再次增生粉刺。
推薦商品:鳳梨角質淨化系列
最後,雖然皮脂管絲不太美觀,但請避免使用粉刺鼻貼或硬拔的方式清除,否則可能因過度刺激肌膚而使角質受損,或者因反覆拔除使毛孔周圍變大,就真的是得不償失。
懷孕是件令人開心的事,但孕期荷爾蒙變化帶來的身心不適,加上網路上眾說紛紜的日常生活禁忌,常讓準媽咪感到無所適從。所以我們整理三道最常被問的問題,提供給正在懷孕的準媽咪參考,希望也能解答你們的疑惑。
Q1:目前懷孕中,你們的產品都可以使用嗎?
先介紹3個對媽咪或胎兒有影響、孕期不建議使用的成分:
A酸:
A酸(RETINOIDS;維生素A之酸類衍生物)對於治療痘痘有顯著的效果,不論口服或是外用,皆是需經醫生開立才可取得的處方藥劑。口服A酸已有試驗顯示可能對胎兒產生影響,應禁止服用;而外用A酸雖然經皮膚吸收量微小,但其對孕期間使用的安全性尚未被確立,所以仍不建議準媽咪外用。
香精:
香精本身需要透過「定香劑」來讓香味久存,而定香劑則是一種常用於彩妝保養的塑化劑類型,有研究指出對胎兒發展有影響。加上孕期期間,孕婦對香味通常會比較敏感而容易有不適感產生,所以也不建議使用。
精油:
孕婦能使用的精油種類其實不多,常見的薄荷、玫瑰、薰衣草等甚至會促進宮縮,對胎兒安全有疑慮,所以如果是不熟悉精油成分與功用的準媽咪,我們仍不建議自行使用。
至於北緯的全產品系列,都沒有添加A酸、香精等成分,但部分產品(如下)含有薄荷精油或其他精油成分,仍需請準媽咪孕期期間避免使用!
★ 東方美人茶平衡泥膜
★ 東方美人茶薄荷沁涼洗顏霜
★ 滾珠精油全系列(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Q2:網路上說酸類不建議孕期間使用,那我還能用鳳梨系列嗎?
答案是可以的!鳳梨角質淨化系列不含A酸,而是透過弱酸性PH5.0的果酸,溫和軟化老廢角質,不同於一般顆粒型摩擦的刺激感,敏弱肌準媽咪也可以放心使用,讓孕期的肌膚更加細緻滑嫩。(若體質極為敏感,也可以先請皮膚科醫生協助檢視全成分,再進行使用)
Q3:中醫說孕婦不能吃紅薏仁,那還能用紅薏仁系列的保養品嗎?
根據中醫理論,紅薏仁屬性寒涼,容易使體質虛冷,不建議女性孕期食用。但保養品僅是外部擦拭,並不會經皮膚吸收進入血液影響胎兒。另外紅薏仁全系列都沒有添加高濃度酸類,而是透過植物性淨白因子及豐富油脂,滋潤肌膚、達到透亮光澤,孕期間也能放心使用喔。
醫學美容雷射(LASER)運用光照能量能有效去除惱人痘疤、膚色不均或肌膚鬆弛,是近幾年我們常收到的肌膚諮詢,依據是否會在肌膚表層造成開放性傷口,可分為下面兩大類:
保養型雷射:術後不會有傷口,部分人會有泛紅,像是淨膚、染料、脈衝光。
微創型雷射:術後會有開放性傷口,利用傷口刺激肌膚再生機制,術後會有紅腫熱,需要時間恢復,例如:皮秒、飛梭、滾針等。
不過無論是哪一種雷射,術後因光能量造成肌膚的角質鬆動與剝落,會導致皮膚水分大量流失,80%的人肌膚會呈現乾燥脫皮現象,因此需要密集保濕。以下我們整理三道最常被問的問題,提供給有雷射需求的朋友參考。
Q1:平常都用你們的保養,但下個禮拜要雷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術前2~3週:
多補充維他命C,減少肌膚色素沉澱。
術前1週:
1.做好充足的保濕,能減緩術後因角質層破壞而導致的乾燥問題
2.避免使用機能性保養(去角質、美白、抗痘等),像紅薏仁白潤系列與鳳梨角質淨化系列,在此階段就不建議使用了。
3.確實做好防曬,避免因過度曝曬引起肌膚提前缺水、乾癢或紅腫,使術前肌膚更加脆弱。
Q2:雷射後,建議使用的保養?
術後肌膚角質層受損,保水能力大幅下降,應專注於幫肌底補充大量水分。而當術後肌膚可碰水的狀態下,就很適合使用桂竹活水系列加強基礎保濕,添加有植物界玻尿酸稱號的「雪耳萃取」,能幫助恢復肌膚保水度,並深入修護缺水角質,其中特別推薦使用含有25%胺基酸與玻尿酸添加的桂竹活水洗顏霜,從第一步的清潔就讓此時缺水的肌膚能夠水嫩、不緊繃。(延伸閱讀:「東方美人茶平衡洗顏霜」、「桂竹活水洗顏霜」與「米粹舒緩洗顏慕絲」該怎麼挑選?)
Q3:皮秒後已可碰水,能用你們的凍膜嗎?
可以的!建議第一周先選擇保濕性強的桂竹活水凍膜加強保濕護理,若肌膚有泛紅的狀況也可使用米粹舒緩活酵凍膜,兩款可以交替使用,待一周後膚況穩定,再使用其他機能性保養(ex.美白、控油..等),讓肌膚調整自我修護的能力。
痘痘是一個綜合性成因的發炎反應。當皮脂腺過度分泌油脂,加上老廢角質堆積,就會使痤瘡桿菌大量增生而變成粉刺,如果再發炎變成膿皰成丘疹,就是俗稱的痘痘(痤瘡)。
而皮脂過度分泌的成因很多,先天基因遺傳,或是後天的荷爾蒙變化、壓力、悶熱環境、飲食習慣、保養方式、藥物副作用等都可能造成影響。(延伸閱讀:「痘痘粉刺」、「酒糟泛紅」肌膚,如何保養以舒緩敏感問題?【醫師講堂EP.1】)。尤其台灣天氣濕熱,痘痘更是常見的皮膚問題,以下就幫大家整理肌膚諮詢中最常見的3個問題。
Q1:痘痘泛紅、T字容易長粉刺的肌膚,請問要怎麼保養、怎麼選擇產品呢?
保養任務第一步是「舒緩」已經生成的痘痘,進一步再「控油」減少皮脂過度分泌油脂而堵塞毛孔、減少引發粉刺的機會。另外,也不建議此時期使用含有過多油分的保養,或過度去角質,避免發炎問題雪上加霜。
推薦商品:東方美人茶平衡洗顏霜、米粹28天平滑透亮組
『痘痘已經生成』使用:米粹28天平滑透亮組鎮定舒緩
天然多效的米粹精華,能舒緩因發炎而產生的不適感,有效穩定膚況,同時大量的親水基團能阻止水分散失,提亮因出油而暗沉的膚色。
『預防痘痘產生』使用:東方美人茶平衡洗顏霜清潔控油
油性肌膚除了使用東方美人茶控油系列做日常基礎護理之外,可以加強著重第一步的清潔:東方美人茶平衡洗顏霜的控油因子,能深入毛孔帶走多餘髒污與油脂,有效調理皮脂,減少粉刺與痘痘的誘發因子。
※溫馨提醒※
保養品並非具有「積極治療藥性」的藥物,若痘痘、粉刺問題長期有增無減,建議諮詢專業的皮膚科醫生做治療。
Q2:承上題,如果同時也是敏感型肌膚,可以使用米粹系列嗎?
可以的!米粹系列僅有十幾項原料添加,單純化配方、與不添加香精與酒精都大幅降低肌膚敏感的機率,敏感肌朋友也可以安心使用。
Q3:經典凍膜系列會致粉刺、痘痘嗎?
經典凍膜系列(不含豆乳優格彈潤系列)是零油脂清爽配方,能在肌膚表層形成透氣保護膜不阻塞毛孔,不容易誘發痘痘、粉刺。
人體基因存在著生理時鐘(biological clock),協助身體配合日夜節律,做出相對應外在環境的變化,像是睡眠、體溫、賀爾蒙濃度、新陳代謝等。而身為人體最大器官-皮膚,也會隨著身體機能的變化而有規律性。所以想養成健康肌膚,先從了解肌膚每個時段的運作開始,讓保養功效極大化。而肌膚保養的大原則是「白天防禦,晚間修護」,以下將根據不同時段提供大家更詳細的保養方式喔。
06:00-08:00 肌膚乾燥期 / 著重加強保濕
皮膚內控制水分在細胞流動的水通道蛋白(Aquaporin),因受到日夜節律的影響,夜晚的通透性會比白天好,造成肌膚的水分流失也比白天多了25%,而經過一夜調節,此時的肌膚正處於最乾燥、最脆弱的狀態,保養重點應選擇不造成肌膚負擔的補水產品,緊急幫肌膚補充水分。
08:00-12:00 肌膚防禦期 / 不能輕忽的防曬
此時肌膚是屏障缺損的時刻,雖然也慢慢對外界抵抗力提高,但如果外出上班、上課前沒有做好防護,就直接讓肌膚曝曬於紫外線、空汙等環境中,還是容易造成損害。所以在保濕之外,防曬也是很重要的措施,降低對肌膚老化受損的自由基傷害。(延伸閱讀:隔離霜、妝前乳能不能代替防曬乳使用?防曬產品在哪個步驟擦拭才正確呢?)
推薦商品:米粹舒緩水感防曬乳
18:00-21:00 活力衰敗期 / 確實卸妝 & 深層清潔
累積一整天活動量的髒汙與廢物,清潔動作就變得相當重要!如果有化妝的話,更要將卸妝做確實,讓後續保養能被好好吸收。並避免在未上妝時仍使用卸妝產品,容易過度清潔肌膚,使角質層受損而變得脆弱敏感。
21:00-23:00 肌膚修復期 / 最後一道鎖水修護
此時夜間身體開始分泌睡眠賀爾蒙,逐漸感到眼皮沉重、睡意來襲,肌膚細胞也開啟夜間修護力。可以根據肌膚的缺油程度,選擇含油脂多寡比例不一的鎖水保養(凝露、乳液或凝霜) ,透過含有油份的保養在肌膚外層形成一層保護膜,避免夜間肌膚水分蒸散。而喜愛清爽型保養的朋友,也可於基礎保養最後一道程序薄擦晚安凍膜,來達到輕盈的鎖水防護。(延伸閱讀:「凝露、乳液、凝霜」,鎖水保養該怎麼挑選呢?)
推薦商品:米粹舒緩活酵凝露、桂竹活水水感乳、紅薏仁白潤水凝霜、米粹舒緩活酵凍膜
23:00-06:00 黃金養膚期 / 維持良好睡眠品質
晚上11點到凌晨2點,細胞分裂速度比白天快8倍,修護力也比白天高8倍,是養膚的黃金時期,也建議在晚上11點前,做好夜間修護保養並入睡,另外也因為晚上不會受到紫外線影響,還可使用一些白天忌諱的高感光護膚成分,像維他命A、果酸等煥膚保養,讓保養達到最佳效益。
看完肌膚的生理時鐘,對於每個階段適合什麼保養,都更清楚了吧!不妨將這些保養重點落實到日常生活,讓肌膚能從裡到外透出健康光采!
老化是人類必然的生長規律,而皺紋就是肌膚老化其中之一的表徵,然而皺紋的產生並非一朝一夕,通常的長時間動態演變階段是「乾燥緊繃→動態細紋→靜態皺紋」,而正因為並非短時間造成,在前兩個階段還可以透過一般的保養習慣來延緩老化,接下來將更詳細說明這三階段的肌膚特徵與如何預防。
階段1 / 乾燥初期:各種膚質都可能乾燥,此時「補水」最重要!
階段1 / 肌膚特徵:乾燥、緊繃、粗糙,甚至脫屑、妝感不服貼
不只天生缺油缺水的乾性肌膚會乾燥,油性、混合性膚質都可能遇到「暫時性缺水」的問題(延伸閱讀:為什麼不是乾性肌膚,卻還會感到缺水乾燥、脫屑粗糙!?),因為外在環境或生活習慣的影響,使得肌膚水分加速散失、觸摸起來乾燥粗糙,此時應依據肌膚缺水程度避免水分再度散失、並補充適當水分。
▌保養Tips:
★ 選擇高係數SPF防曬,避免肌膚長時間曝曬於紫外線UVB的環境下而乾燥缺水
★ 在冷氣房、暖氣房容易使肌膚散失水份的環境,使用加濕器、或在空間裡放置一杯水
★ 使用能長效補充水份的機能性保養
推薦商品:桂竹活水精華液
階段2 / 警戒中期:細紋出現,同時「補水+補油」才能完美平衡!
階段2 / 肌膚特徵:動態細紋出現(抬頭紋、魚尾紋、皺眉紋)
乾燥初期若沒有適時補充水分,容易讓肌膚來到缺水又缺油的警戒中期,容易在肌膚厚度較薄的區域發現細紋,例如嘴角、眼角…,又稱動態細紋(表情紋),也就是做表情時才會產生。
此時期的細紋除了乾性肌膚,還有另外幾種情形,會造成同時缺水又缺油:
▲ 初老肌膚類型
▲ 季節性氣溫轉換因素
我們的肌膚構造由外而內的組成是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而角質層又位於表皮層最外層,與具有鎖水功能的皮脂膜共同為肌膚屏障。但隨著年齡增長或者是季節性氣溫轉換,都會讓我們的皮脂功能分泌減弱而無法鎖水,這時的當務之急則是避免角質層受損、補充足夠的油脂來修護肌膚,而非只專注在補水上,同時也能透過一般的保養方式來改善紋路的狀況。
▌保養Tips:
★ 避免過度清潔與去角質、洗臉水溫不宜過熱,以免造成皮脂膜與角質大量流失
★ 補充優質油脂、維他命E、大豆異黃酮類的飲食來源,如酪梨、堅果類、黃豆類製品
★ 選擇適合自己的滋潤型鎖水保養,以含油脂類型的保養做好角質層的防護
(延伸閱讀:冬季容易乾燥脫屑!?一次搞懂到底是「缺水」還是「缺油」兩回事)
階段3 / 老化晚期:皺紋已成形,可能需要醫美較能有效逆轉!
階段3 / 肌膚特徵:臉部線條下垂、靜態皺紋(法令紋、嘴角紋、木偶紋)
靜態皺紋是因為肌膚老化鬆弛、膠原蛋白流失而產生,就是不做表情也會出現的紋路,像是法令紋、木偶紋、頸紋等等,大部分與肌膚老化有關。此時期已無法單純透過一般保養來逆轉,或者改善程度較小,通常需配合醫美方式才能有感改善,像是玻尿酸注射或電波、音波拉提,但所費不貲、也有機會因施打方式不當而使肌膚受損,建議在肌膚乾燥初期、或邁入細紋出現時就開始保養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