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先不論隔離霜、妝前乳是不是能夠替代防曬乳的使用,光是「使用順序」就已經是個很大的難題了吧?不管今天妳是化妝小白或已經化妝好一陣子的人,對於「先擦防曬還是先上底妝?」的問題仍然困惑,往往也因為不自知用了原理相似或質地衝突的產品,導致效果沒有全力發揮,甚至打架起屑的狀況!
把握一個重點:「日間基礎保養後,先擦防曬再上底妝!」
防曬乳的使用能夠保護好肌膚,抵檔曬黑、曬老威脅的最後一道防線,正確的日間使用順序應為:清潔—(特殊護理)-化妝水—(精華液)—乳液—防曬乳,相信到這裡大家都還是清楚的,不過一旦有上底妝的需要時,加進來的隔離霜、妝前乳(飾底乳),是否就讓妳變得無所適從了呢?
現在馬上帶妳進一步了解,究竟隔離霜、妝前乳(飾底乳)能不能與防曬乳交替使用?
防曬乳是專門防護紫外線、上市前需檢附防曬效能測定報告再申請上市的防護產品(延伸閱讀:「物理性防曬」和「化學性防曬」差異是什麼? 5分鐘一次搞懂SPF、Boots Star Rating、CW防曬指標!);而妝前打底類型不外乎是追求讓底妝更服貼(保濕)、修飾膚色(潤色)等功能的產品。以下就先來幫大家整理各個類型產品的功能定位:
▍防曬乳(Sunscreen)
主要目的是抵禦陽光中的紫外線UVA和UVB,盡可能保護肌膚不被曬黑、曬老。理想狀態是一年四季都能做足防曬,包含陰天、雨天。因此,防曬係數的選擇建議可依當下紫外線指數來做判斷。
▍妝前乳(Primer)、飾底乳(Base/Prep)
輔助底妝整體呈現狀態,如:平滑膚觸、校正膚色、修飾毛孔等,也能幫助後續妝容更持久服貼。(依肌膚狀況選擇:蠟黃暗沉可用紫/藍色提亮;泛紅瑕疵可用綠色修飾;氣色不佳可用粉紅色增添紅潤。)
▍隔離霜(Tinted Moisturizer)
可以在肌膚上形成保濕層,增加後續彩妝的吸附力。目前市面上的隔離霜功能更接近一般底妝產品,兼具有校正膚色不均的潤色效果。
Q1:「妝前乳、隔離霜同樣都有防曬係數,能不能只選一種擦?」
A1:現在市面上的隔離霜或妝前乳(飾底乳)幾乎同時具備防曬的多合一功能,但在UVB的防護標示上多是較低係數的SPF15-30;而UVA的防護標示(Boots Star Rating、PA或CW值)則不一定具備,較難判斷其防曬效能。
另外關鍵更在於「使用量」的問題,通常有潤色修飾功能的產品所追求的薄透感(使用量較少)、與為了達到防曬效果而需要擦足量(使用量較多),是互相矛盾的,妳也不可能像單擦防曬乳的量來上底妝,可想而知要發揮同等效能的話,妝感會有多厚重!所以主要目的如果是要抵擋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防曬乳一定不能少擦,後續的底妝產品也不會是主力防護紫外線的第一順位喔!
Q2:「多種底妝疊擦,防曬力是不是就超越一瓶防曬乳?」
A2:有些人可能存在著這樣的迷思:「用了SPF30的隔離霜之後,再上SPF20的妝前乳,就等於擦了一瓶防曬係數30+20=SPF50的防曬產品。」事實上,是不能這樣計算的,防曬能力仍以其中防曬係數最高者計算,多層疊擦不代表防曬能力就會有加乘的效果。
隨時依實際膚況做選擇調整,越簡單對肌膚越少負擔!
其實防曬、上妝都和保養一樣是很彈性的,比方說:根據不同場合與時機、不同膚況和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肌膚的產品,將一切簡單化,從日間保養開始,爲肌膚保留適度的呼吸空間,同時也讓專門的防曬產品發揮清爽夠力的紫外線隔絕效果。
推薦商品:米粹舒緩防曬水感乳
在妳心中,「防曬」重要嗎?
台灣的夏天,那溫度彷彿要將人融化般,年年屢創新高,即使只是每天的上班通勤,都很有可能幾個星期後膚色已黑一階!除了簡單的物理性遮蔽方式(利用陽傘、帽子、長袖衣物等)阻擋紫外線入侵肌膚,正確挑選塗抹的防曬品也是關鍵!那麼,一瓶適合自己膚質和生活習慣的防曬該怎麼選?(延伸閱讀:SOS!夏日肌膚熱傷害,「曬後急救保養」必做3要點!)
先給自己5分鐘的時間,跟著我們一起了解「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的差異,並快速搞懂各種防曬指標和阻隔紫外線的效果!
防曬分類 |
物理性防曬 |
化學性防曬 |
作用原理 |
透過「反射、散射、折射」光線,來避免皮膚受到紫外線的傷害 |
以「吸收」紫外線的方式,再轉化為較低的熱能釋放出來,藉此降低皮膚傷害 |
常見成份 |
氧化鋅(Zinc oxide)、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 |
其他非物理性防曬劑的成份 |
質地感受 |
易有厚重感,可以用少量疊擦的方式減少顯白的感受 |
推抹上較清爽舒適、相對不易有泛白感產生 |
防曬劑特性 |
防曬劑原料為白色狀粉末,溫和穩定,適合敏弱性肌膚、醫美術後、孕婦、兒童等肌膚較為脆弱的族群 |
防曬劑原料不易有油膩感,油性肌膚也適合選用;敏弱性肌膚及特殊族群,建議局部測試後再使用 |
想知道妳挑選的防曬夠不夠力,防曬係數怎麼看?
阻隔UVB 預防曬紅、曬傷 |
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 國際公認標準,以SPF35、SPF50+等數值標示,指的是能延緩皮膚暴露在紫外線下會被曬紅的時間。 當數值越高,表示經歷越久才會被曬傷。(數值超過50以上,僅能以SPF50+或SPF50 plus表示) |
|||||
阻隔UVA 預防曬黑、曬老 |
星號★(Boots Star Rating) 標示是綜合評估 UVA和UVB的防護「均勻度」。 當★越多,表示UVA防護能力越高,且與UVB的防護能力越相近。 |
|||||
PA (Protection Grade of UVA) 以+號表示能夠防止被UVA曬黑、曬老的能力。 當+號越多,表示UVA的防護效果越好。 |
||||||
PPD(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 針對UVA防護能力所訂定的標準,相當於SPF的檢測方式。 |
||||||
CW (Critical Wavelength) 臨界波長(又稱關鍵波長),其數值越大,代表防護廣度(範圍)越大。 當高於370nm以上就能有效抵禦長波UVA的皮膚傷害。 |
||||||
生活應用舉例: 當A小姐到澎湖吉貝嶼遊玩時,沒擦防曬10分鐘就曬紅,而擦了SPF50的防曬乳後,經過10×50=500分鐘後才會曬紅;而同行的B小姐沒擦防曬15分鐘就曬紅,當擦了一樣的SPF50防曬乳,則經過15×50=750分鐘後才曬紅。 (由此可見同一款防曬所能延緩曬紅的時間,會依每個人的膚質狀況、甚至當天的紫外線指數而有所差異) |
現在搞懂了這些防曬指標,再來看看日常中可能遇到的防曬使用問題吧!
Q:午後媽媽想帶孩子到公園玩,該如何選擇適合小朋友肌膚的防曬?
A:針對兒童、孕婦等特殊族群的防曬需求,會建議溫和且穩定性高的物理性防曬,造成皮膚刺激反應的機會也較小,防曬係數SPF35對短時間在陽光曝曬下使用已是足夠,假如想要更長時間的防護,也可以再補擦一遍、或是替換成SPF係數更高的物理性防曬。
[小提醒]:平常也可多加利用其他物理性的遮蔽方式,像是傘、帽子等遮陽工具,或是穿著薄長袖、長褲來防曬。
Q:如果今天有戶外的行程,防曬係數多少才夠?
A:除了登山健行、海邊玩水等戶外活動需要使用到高防曬係數的產品,臉上有上妝習慣、卻又懶得再補擦防曬,在城市中騎車通勤,或任何會曝曬於陽光下時,也都建議挑選防護時間更長的SPF50防曬品,並同時檢視一下,寬頻防護的臨界波長防禦能力(CW)有到多少喔!
[小提醒〕:隨著肌膚摩擦、出油冒汗等原因會使防曬產品漸漸流失,建議會大量流汗的戶外活動大約2小時補擦一次(室內大約3-4小時),先將汗水擦乾或油份輕壓掉再補,一起安心度過不被曬傷的炎熱夏天喔!
推薦商品:米粹舒緩水感防曬乳
隨著後疫情時代的開始,人們有了重新凝視自己的機會,期許在新的一年,能更懂得善待自己,並且持續性地以健康的方式過生活。
而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種,其中一個就是跟上正夯的運動風潮。如果曾經有運動習慣卻中斷了,或根本還沒開始的,春分過後是該從冬日裡的慵懶甦醒了。這次我們將帶著大家一起與GYMEFIT健身工作室的暖心健身教練珍珍,開始動一動,鬆解僵硬的肢體、調節失衡的身心,一步步找回生活的專注力和屬於自己的美好體態,喚醒身體裡的新生力量!
"運動習慣不是一種完美追求,接納自己的狀態,持續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曾經也是上班族的珍珍教練認為「工作很多時候是不可控的,但身體訓練和飲食控制卻是能自我掌握的,只要妳每天持續努力,就能主動為自己的身體帶來改變,這不是一件很有正面價值的事嗎?」時常笑稱自己的教學是「珍珍鼓勵派」的她說:「學會接納自己當下的狀態,遠比追求早日達標重要,不需急著做到完美,而是能夠在過程中培養出自我覺察的能力,逐步練習、突破。
假如妳是沒有運動習慣的新手,可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試著每次超越一點,從中慢慢建立起「原來自己辦得到」的信心。
結合自己喜歡的元素,讓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份
對珍珍教練而言,找到一種可接受的運動和一個喜歡的「情境」,對於運動習慣的持續很有幫助,像是以前會開始重訓,想要的是「下班後」身心舒壓暢快的感覺;現在也有學生是想像訓練後,能來一根「療癒」的香蕉來激勵自己之類的。這幾年,珍珍教練除了健身重訓,也開始培養晨跑的習慣,聽著自己喜歡的Podcast或音樂,伴隨著呼吸節奏沐浴在陽光下,跑到一個定點,便會坐下冥想一陣子,享受汗水的感覺與自我對話的時光。
比起重訓動作的重複單一,最近深深吸引珍珍教練的新興運動-「動物流」,更多了多面向的串聯流動,有如現代舞的編排形式,透過徒手撐地的力量模仿動物移動與伸展,過程中身體重心隨著不斷改變,能增加關節的活動順暢度,以及身體的控制、穩定能力,更協調地運用全身肌肉,達到全面性強健平衡。
居家空間也能輕鬆上手的「動物流」伸展示範
1. 【蟹式伸展】
肌力度★★★★☆
伸展度★★★★★
推薦對象:長時間坐姿不良、經常駝背、肩頸緊繃
動作要點:
Step1: 雙腳屈膝踩地,兩腳間距比骨盆略寬。
Step2: 單手於身體後方撐起,臀部往上推高,使身體呈拱橋狀。
Step3: 支撐手的肩關節向外推,另一懸空手,手肘呈90度彎曲,緊貼頭部側邊,五指往地板延伸。(過程中應避免聳肩、駝背)
動作效果:
– 呈拱橋狀的身體,需要脊椎後彎、延展的柔軟度,能活化僵硬脊椎,喚醒身體背側肌群,抬高手繞過頭頂的方式,也能拉伸身體側邊肌群。
– 全身肌力的鍛鍊:大腿、臀肌需一起出力才能將臀部抬得更高;利用手臂、背部的肌力,維持單手撐地不聳肩。
2. 【蠍式伸展】
肌力度★★★☆☆
伸展度★★★★★
推薦對象:久坐髖關節緊繃
動作要點:
Step1: 單腳支撐,雙手推地,臀部盡量往上推高,拉長、延伸整個背部。(動作類似瑜伽下犬式)
Step2: 往身體後上方抬高的腳,像是蠍子尾巴般的延長。過程中,提醒自己將抬高腳的髖關節往外側轉開,帶動腳尖往身體的後方延伸,以達到伸展效果。
動作效果:
– 利用類似瑜伽下犬式的方式,伸展大腿、小腿後側肌群。雙手用力推地時,也能鍛鍊到背部與手臂肌群。
– 打開髖關節的活動度,並同步伸展到髖關節附近的背肌、大腿內側肌群、臀部肌群。對於久坐、髖關節僵硬緊繃的族群,有很好的舒展活絡效果。
3. 【獸式側踢腿】
肌力度★★★★★
伸展度★★★☆☆
推薦對象:肌力&肌耐力不足
動作要領:
Step 1: 身體對側邊的單手、單腳撐地。軀幹保持中立,挺胸、不駝背。臀部懸空但保持接近地面。
Step 2: 懸空腿的膝蓋打直,腳尖朝向身體的側邊刺出。
Step 3: 懸空手的掌心朝外,貼近臉部側邊呈防禦姿勢,手肘往身體後方延伸。
動作效果:
– 身體僅有單手、單腳,兩個支撐點,而懸空的腿與手臂,又必須各往身體前後側的遠方延伸,因此能鍛鍊到全身的肌耐力,以及各個關節的穩定能力。
– 保持腿部打直,微微離地,能幫助加強大腿前側的肌肉力量。
加入一點讓自己小確幸的調味,珍珍教練建議的兩大飲食搭配原則:
1.好的原態澱粉攝取
隔夜燕麥加上無糖優格,再撒上幾顆藍莓或葡萄。(如果怕太無聊無味,可以放入葡萄乾、果乾一起先泡軟,一點點小確幸的元素反而有助於持續下去。)
2.足夠的優質蛋白質
很多人以為只能淡而無味的水煮雞肉、雞蛋、蔬菜,其實偶爾適量加點調味料(粉)是無傷大雅的,吃得開心比起強迫自己追求最嚴謹的標準還要重要喔!
期待每次汗水淋漓後,米粹洗卸系列帶來的潔淨清爽感!
珍珍教練和我們分享,平常喜歡簡單的保養步驟,剛好教課也只有上淡妝的需要,所以米粹舒緩卸妝凝露對於混合肌的她來說,相當清爽舒適,尤其手濕也能卸的這個特點是最吸引她的,洗澡當下一併卸妝,卸完馬上再按幾下米粹舒緩洗顏慕絲在手上,很符合原本的清潔習慣。(珍珍教練笑著說,其實就是稍微懶一點啦~)
不管是卸妝凝露或洗顏慕絲,米粹獨特的米香給人一種溫暖柔和感,這是以前在洗啊洗、卸啊卸的時候都不曾有過的感受,使用後也不會有一絲絲的緊繃乾澀,整個感覺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舒服自然!
後記:
只能說,通常我們太容易陷入健身報了名一週要去幾次,有沒有一直持續等這類的自我壓力,當初專訪時一聽到珍珍教練對於運動習慣與朋友關係維繫的比喻,真的是不能同意更多了,可以是形影不離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儘管很久沒聯絡,一旦某天見面時又能無所不談,完全不用苦惱要怎麼跟它維持穩定關係,唯有保持不苛責自己的心態,才能幫助妳持續下去。
了解更多珍珍教練:FB / IG / YouTube / Blog
相關閱讀:
夏至風格人物 / 瑜伽老師Winnie的平衡之力:「裸活」,是純粹而真實的自我選擇過程
「每天乖乖卸妝洗臉,粉刺痘痘卻還是一直長,肌膚狀態每況愈下,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解決各種肌膚問題前,妳應先把關好的保養第一步-「卸妝清潔」!
忙碌女子們一定都希望可以快速卸完妝、洗好臉結束這回合,不過「卸妝清潔」可以說是臉部基礎保養的前哨站,沒確實做好反而會讓後續動作都白忙一場。而我們私訊最常收到的問題,比方說「沒上妝到底要不要卸妝?」、「有卸妝了還要再洗一次臉?」,或是「明明都有卸妝,為什麼看起來還是整臉暗沉又黑眼圈的?」……等等。這些可能也是妳我日常中覺得應該無傷大雅的迷思,卻沒想到會讓我們很容易就一腳踩進肌膚敏感冒痘的地雷區喔!
接下來我們特別為大家歸納整理出如何解決上面提到常犯的NG錯誤,還肌膚一個「清白」。
▍卸妝地雷1-卸妝卸個大概卻忽略細節
如果沒有徹底卸淨,殘存在毛孔內的底粧及彩粧粒子,長時間下來就可能進而衍生出色素沉澱(暗沉)、粉刺痘痘、毛孔粗大等問題。
解決對策——
1) 可以用化妝水沾濕化妝棉後,輕輕擦拭鼻翼兩側、眼周睫毛、髮際、耳後、頸部等容易忽略的區域,再次檢查是否仍有底妝殘留。
北緯小提醒:眼周肌膚因較薄而敏感脆弱,建議先濕敷再輕輕地擦拭,避免反覆拉扯產生細紋。
2) 利用棉花棒沾取卸妝產品,重點加強同樣是常被忽略的內眼線,甚至其他的肌膚縫隙或皺摺較多處,全面檢查是否仍有彩妝殘留。
▍卸妝地雷2-以為有卸妝就不用再洗臉
如果卸妝完沒有再利用清潔產品洗臉,很可能因為剛剛卸妝所殘留下的卸妝品油份,致使毛孔堵塞,釀成發炎冒痘的危機。
解決對策——
卸妝產品主要是藉由「以油溶油」的原理溶解彩妝油脂,因此卸妝完必須再使用兼具親油、親水的界面活性劑,沖掉臉上可能殘餘的卸妝產品油脂,並去除整日下來堆積的灰塵髒污,確保毛孔維持暢通,如此一來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果也會更有感。
北緯小提醒:卸妝清潔的產品配方請挑選適合自己膚質的,才不會因為清潔力太強、保濕效果不足,油脂分泌失衡讓肌膚變得緊繃乾澀、敏感刺激。
▍卸妝地雷3-沒化妝也跟著用卸妝產品
如果在沒有化妝的情況下,先後用了卸妝、洗臉產品,二話不說直接帶走臉上所有油脂,過度清潔極可能大幅降低肌膚的防禦力。
解決對策——
其實正確的洗臉程序就可以洗掉大部份的油脂髒污,除非平常有使用具有防水抗汗、潤色遮瑕功能的底妝或彩妝,才需要用到卸妝產品來卸妝清潔,過多反而會使肌膚一下無法負擔,角質受損而變得敏感脆弱。(延伸閱讀:「擦了防曬就要卸妝嗎?」關於洗臉清潔的迷思解答)
北緯小提醒:洗臉產品的用量一定要足,盡量讓泡沫能覆蓋肌膚每一吋紋理與毛孔,減少摩擦搓揉並以輕輕按摩畫圈的方式來帶走黏膩油光和毛孔髒污。
看完上面3個容易踩雷的點和對應的解決方式之後,現在妳可以試著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更了解如何做好「徹底卸妝、溫和清潔」這個最重要的第一步囉!
妳的肌膚也是這種普遍存在的「既缺水又出油」混合類型?
混合性肌膚的尷尬,最常見的惱人問題不外乎「兩頰下巴乾到脫皮,T字部位卻狂出油」,總是讓不少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屬於乾性還是油性肌膚,加上肌膚表現又會隨著氣候、年齡、飲食作息、情緒等內外在變化,導致了好像很難挑選到適合全臉的保養品,更是讓人覺得不好照顧。
混合肌還有分?教妳如何從不同區域的油脂多寡辨別「偏乾」或「偏油」──
通常乾性肌、中性肌、油性肌從毛孔大小到油脂分泌,幾乎都是「全臉單一」的狀況,而所謂的混合肌是臉上「不同區域」的皮脂分泌因氣溫、濕度,或是早晚產生差異,造成T字部位和U字部位各有問題出現,因此這時候的保養方式也應適時地做出調整。但如果是臉上「同一區域」同時又油又乾,可別誤認為是混合肌,而是肌膚可能出現了外油內乾的問題喔~(延伸閱讀:「外油內乾」、「外乾內油」到底怎麼回事?保養知識一次解答)。
混合肌根據乾燥和出油的程又可再細分為偏乾或偏油兩種,妳可以在晚上洗完臉後先不上任何保養品,隔天睡醒再觀察肌膚狀況,分辨一下自己是屬於哪一種?
『混合偏油肌』
呈現狀態是T字部位出油旺盛,相較來說容易長痘痘及粉刺,U字部位(兩頰至下巴)也會少量出油,不過油膩程度沒有那麼高。
『混合偏乾肌』
呈現狀態是T字部位容易出油,U字部位(兩頰至下巴)卻十分乾燥緊繃,同時眼周可能也較容易乾燥有細紋。
混合肌保養其實沒有這麼困難!
掌握兩個保養重點「溫和清潔」與「分區保養」
▍適度溫和清潔
想做好肌膚保養就需從臉部清潔開始,這是無庸置疑的。在挑選產品時,謹記以洗完不緊繃乾澀為原則,可先將洗顏產品搓揉起泡,從易出油的T字部位開始,用按摩畫圈的方式慢慢帶到兩頰、下巴等皮脂分泌相對較少的部位,再用溫水或冷水沖洗即可,水溫過高反而會破壞了皮脂膜的天然屏障作用,越洗越乾燥脆弱。
(建議可以選擇含有溫和度高的胺基酸界面活性劑成份的洗顏產品,不只能夠徹底洗淨,還能發揮出色的保濕力,留住肌膚原有水份。)
推薦商品:桂竹活水洗顏霜
▍進行分區保養
洗完臉之後,先用化妝水潤澤全臉肌膚,可依前面自行檢測出的偏油、偏乾結果,選用清爽或滋潤型的化妝水來加乘後續保養的吸收,接著再從肌膚不同區域的皮脂分泌狀況,搭配不同滋潤程度的精華液、乳液、乳霜等產品。
乾燥U字部位:補油鎖水
具有滋潤修護效果的劑型能為肌膚補充因為缺少油脂保護而流失的營養,含有親膚性佳的油脂成份更能有效深度滋潤鎖水。
(如果是混合偏乾肌的話,可再乳液或乳霜中加入幾滴植物性美容油,提升整體滋潤效果;混合偏油肌則可以根據當下的出油狀況來調整精華液用量,或是只需塗抹薄薄一層乳液。)
推薦商品:紅薏仁白潤水凝霜、紅薏仁白潤精華油、豆乳優格彈潤霜膜
出油T字部位:控油補水
可藉由訴求清爽保濕的劑型來調理,親膚易滲透吸收的低油度配方可以幫助肌膚輕盈鎖水;或是在使用量上,比U字部位的用量減半,輕輕掃過吸收即可,不會帶給T字部位過度的油膩負擔。
推薦商品:豆乳優格彈潤凍膜
混合肌保養或許比起其他肌膚類型還要麻煩,但只要掌握以上的重點,且避免選用油度過高、成份複雜的產品加重肌膚負擔,還是能夠追求肌膚透潤平衡的理想狀態喔!
上天很公平,給每個人24小時,沒有因為誰的能力特別強,而多給一些時間,也沒有因為這個人無所事事就偷走他的時間,一樣的時間,卻有不一樣的生活與表現,顯然在於時間的規劃與運用了。
記得那段落大概是這樣說的:「大家都認為我很厲害,可以兼顧母職、當企業的經理,參與公益活動,偶爾還會接一些演講,另外還保持運動,親手做飯給家人吃,但其實我不是每天都做這麼多事,一天只選三件事做,專心做好這三件事,其他的就先放著吧!」
本來我以為能一邊帶孩子一邊做部落格與社群的經營,然後固定健身,打理好自己,也照顧好全家的大小事,但後來發現我根本做不到,因為實在無法在照顧歐文的同時,分心去計畫下一個案子的拍攝企劃,也無法在一整天疲勞轟炸後,還優雅的照顧自己,別說按摩了,連擦個乳液我都懶。
於是我想起那本書說的,選三樣事做吧!別把自己塞滿,留些「Me Time」。
「Me Time」
真的奉勸各位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時間」,不論是否單身、有無結婚生子,在這時間裡,完全為自己而想,為自己而做。
看看書感受文字的溫暖,還有就是替自己保養、按摩,享受保養品在肌膚上,問問自己過得好不好?
而最近與我一起共度「ME TIme」的夥伴,是「23.5°N北緯研製」的「半月霜」。
23.5°N北緯研製
23.5°正好是台灣的北緯的度數,這不僅代表著來自台灣,更道出對這塊土地的感念。
也因為這樣,選用了多種台灣在地種植的農作物作為原料,萃取其自然的精華注入在保養品中,讓天然滋養我們,就像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這罐:紅薏仁白潤水凝霜。
什麼是紅薏仁?
以前媽媽都會叮囑我跟姊姊要多吃薏仁,因為可以養顏美容,使皮膚白皙,因為在中醫與營養學的角度看,薏仁含有維生素B1、鈣、磷、鐵、水溶性纖維、蛋白質、油脂等營養素,可以分解酵素,軟化皮膚角質,提高肌膚新陳代謝,自然對肌膚有所幫助。那麼紅薏仁呢?
因外表帶著紅殼,因而稱作紅薏仁,也因為這紅色的外殼,使得紅薏仁比一般常吃到的薏仁,還有更多的纖維、維生素及天然的薏仁脂,加上栽種不易,因而顯得珍貴。
而23.5°N北緯研製選用來自彰化縣二林鎮西庄里以自然農法並使用濁水溪灌溉無農藥施肥的紅薏仁,取其中的成分來製成保養品,讓肌膚也能吸飽紅薏仁得天獨厚的豐富營養。
一罐抵兩罐的「半月霜」
結合了兩種質地的乳霜,有個特別的別稱,做「半月霜」,清爽保濕的水感霜與滋潤修護的輕凝霜各佔一半,就像天空高掛的半月一樣。
實在很喜歡這樣的設計呀!(實務派媽媽上身)畢竟肌膚的狀況怎麼可能每天都一樣,時常因為生活習慣、飲食或氣候而使肌膚也跟著變化,又或者像我這張臉,不同部位就有不同的膚質,豈能是一種乳霜就能打發?
兩種不同質地的乳霜,可以依照每個人的膚況或使用習慣調整。
當作局部保濕加強或日霜晚霜分別使用,都很適合,但不管是哪一種質地,裡面都有滿滿的紅薏仁精華,給予肌膚光澤透亮感。
白色-清爽保濕水感霜
前陣子生活作息比較正常,肌膚維持的還算不錯,僅需要做好日常的保濕就好,所以那些日子的白天我都單擦水感霜,打好基底的保濕,晚上則在化妝水後,使用水感霜,最後再用輕凝霜點在雙頰的位置加強保濕與鎖水。
水感霜說的是霜,更覺得比較像精華乳液的感覺,擦起來非常清爽無負擔,擦完後也不會有黏膩感,混合性偏乾的肌膚一定也很適合。
輕柔好推抹,且擦上乳霜的手,立刻變得柔軟,手也覺得好舒服。
更喜歡的是不添加人工色素、化學香精與酒精,乳霜自然透出的榖物氣味,讓人感到溫暖,好像與土地靠的好近好近。
淡黃色-滋潤修護輕凝霜
之前膚況好,只擦水感霜還行,但最近天氣不穩,寒流來襲,害得我肌膚也跟著鬧脾氣,額頭冒出痘痘,臉頰則是乾到脫皮。這時候輕凝霜二話不說直接塗下去,用更多的油脂來滋潤,唯獨額頭的部分留給水感霜來打理,好讓正在發炎的肌膚保持清爽的狀態。
輕凝霜多了銀扇籽油成分,因此明顯比水感霜來的滋潤,像極了綿密而滑順的鮮奶油,不過擦起來卻跟水感霜一樣好推,一下子就在肌膚上化開。
冬天的臉頰不僅乾燥缺水也特別敏感,天然親膚的水凝霜,擦在敏感的臉頰,完全不會刺痛,而是給滿滿的水潤,好似在表層形成一層保護膜,將肌膚的水分鎖住。
撰文的今日正好遇上超強寒流,啊! 好久沒這麼冷啦!想到等會兒出門要給冷風摧殘,還是再多擦一層保護著再說。
完整的紅薏仁系列
淨白潤澤的紅薏仁系列,除了這款半月霜外,還有化妝水、精華液、精華油、面膜等完整的保養選擇,感謝品牌在邀請分享半月霜的同時,也特別送來化妝水、精華液與精華油的體驗組,讓我完整體驗紅薏仁的魅力與「23.5°N北緯研製」的用心。
當然,面膜也是不可少的。
紅薏仁白潤羽透氧面膜能給予肌膚更即時的滋潤與修護。
每次敷面膜,最害怕面膜黏在一塊,很難攤開敷平在臉上,結果弄的手超濕,保養液也滴的亂七八糟。
但用紅薏仁白潤羽透氧面膜完全沒這困擾,因為面膜上特別多加一層藍色網布,方便大家將面膜貼於臉部對應的位置,且材質選用3D長絲棉絨纖維,3D的結構能牢牢地抓住豐潤的滋養液,而長纖棉絨的微彈性可順利地服貼在臉上,連鼻翼兩側不放過。
相見恨晚
台灣本來就是塊寶島,富饒的土地藴育出多樣的品種,耕種出來的農作自然也是品質優良,但用了他們家的產品我才發現,原來台灣農作也可以用在保養上,而且是如此純淨。
因為愛自然,所以成分單純,因為保護地球也保護自己,所以不添加多餘的人工香料、色素與其他化學添加物,這個概念如同我給歐文的一樣,若能用同樣的標準對待自己不也挺好?
生在這塊土地應當珍惜大地給予的贈禮,吃的用的擦的,真的不需要複雜,看得見從何而來,簡簡單單,心裡也踏實。何況肌膚變得越來越好,不正是最好的反饋!
但我想這,也得多虧一天只做三件事的原則,讓我有時間保養自己,才有的成果吧!(笑)
✔ 榮幸使用:
紅薏仁白潤水凝霜
紅薏仁白潤羽透氧面膜
23.5°N北緯研製官網 (連結)
23.5°N北緯研製官方IG (連結)
官網提供線上的膚質檢測諮詢服務,以及適合新客入手的14日體驗組
新客還能享有下單現折NT$100的優惠
(本文引自:It's my pleasure 我是榮幸)
近幾年吹起的花藝風潮,社群上總不時地被朋友圈洗版,分享著不同風格的花藝手作體驗。其中一種新興原生之美-「野花花藝」正是我們這次的冬至特別企劃,想帶大家認識的。
隱身在台北巷弄裡的「楽彼花禮Lovedbe flower gifts」,「楽」為簡單、快樂之意,「彼」代表著我們,花禮設計總監-胡舫菱希望讓每一位來到楽彼的客人,都可以像回家一般自在,收到花禮時也能感受含藏花草中的溫暖。接下來,就由胡舫菱老師帶領大家認識「野花花藝」的精神,以及如何透過大自然裡的花草植物為生活增添一點溫度,從中找回最初簡單、快樂的原始感!
"簡單、自然、不做作,就是「野花花藝」的精神"
不同於其他風格強烈的花藝創作,野花花藝的表現方式是保留植材更多自然的原生樣貌,不刻意彎折修剪、色料加工,或將其侷限在公式化的形態裡。長期生長在戶外的野花,看似靜謐卻充滿著生命力的溫度,融入空間一隅,所散發的是獨有的樸拙純淨氣息。
生活空間裡有花草植栽的擺放,確實能為自己的品味加分,但在佈置時我們太習慣去在意主觀的美感這件事,胡舫菱老師認為:「做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把不想要的去除掉,把想要的保留下來,自然不造假,這才是最快樂的。」老師接著說:「有時候都覺得自己不只是花藝老師,還身兼學員們的心理諮詢師,需要聽他們傾吐各種心事。(笑)」這時我們也了解到花藝就好比藝術創作,選擇什麼樣的花材不僅表現出一個人對於美感的想法,插花的方式及樣態同時也能傳遞每個人當下的心情故事。
野花花藝入門學:讓小花小草走進妳的日常──
對於初學者,胡舫菱老師建議可以先從步驟相對簡單的花圈或瓶花開始,不需要想太多的去表現出自己對生活的體悟,利用幾種冬日感的野花,就能讓居家空間多了一種自然野趣的味道!
【野花花圈】
花材選用──
Step1基底編製:先將宜梧圍繞成環狀,多餘的分岔枝條順著花環收編或剪掉。
Step2線條點綴:運用採集來的野草如芒草,以順時針方向依花材插入花圈內。
Step3塊狀點綴:適度運用一些不同顏色的果實如紅龍草,增添野趣色彩。
Step4綑綁固定:用天然感的拉菲草或麻繩作為綑綁素材,加強枝柳固定。
重點筆記
1. 「基底X線條X塊狀」的花材搭配比例建議三種以內,更能凸顯樸實純粹。
2. 基底選擇枝柳細的木本植物會比較好掌握。
3. 搭配線條感的草本植物和塊狀的野花果實,都能為整體加分。
【野花瓶花】
花材選用──
Step1處理花材:先去除枝柳的葉子避免水發臭,可將花莖剪斜角增加吸水性。
Step2基底支撐:為了避免過度歪斜,建議先將宜梧插入瓶口處作為支撐架構。
Step3線條點綴:運用季節性的野花如小蘆葦、狗尾草,並依線條特性擺入。
Step4串狀點綴:以串狀小花如香水文心蘭點綴,增加層次變化。
重點筆記
1.「基底X線條X串狀」的花材搭配注意花材量感與高度的拿捏。
2.線條感的枝柳高度建議為花器的1.5-2倍。
3.選擇瓶口較小(約3-6公分)且高低不同的花器2-3個,擺放於平面時會更有層次感。
野花依賴於水份,就像乾燥的肌膚需要紅薏仁白潤系列的滲透滋養
胡舫菱老師說:「最一開始是被紅薏仁產品訴求的一段話-『獻給乾燥疲態困擾的妳』吸引,翻開DM後再度被『簡單確實不簡單』打中,因為工作的關係平常很常接觸到來自自然花材的味道,在打開『紅薏仁白潤水凝霜』的那一刻,毫無香精味,徹徹底底收服我心!」
對於容易缺乏油份和養份的肌膚來說,紅薏仁白潤系列能在第一時間滋潤修護乾燥黯淡無光的肌膚。「紅薏仁水凝霜裡的兩種質地都很清爽,保濕卻不黏膩,還省去瓶瓶罐罐的選擇障礙,擦起來的舒服感完全符合我喜歡的樣子!」老師開心地與我們分享著。
感受這一刻,從大自然中找回的初始美好吧!
最後老師提到:「平常會從庭院採一些小花小草,或擺放盆栽做空間的點綴,讓軟性的元素進來生活,幫助平衡心緒。而手作花藝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學會在這過程中適度的放鬆,並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自然就會呈現出一盆開心的花。」
後記:
在一旁看著老師製作花圈和瓶花的我們,似乎真的感覺到空間裡的微妙變化,跳脫了吵雜的城市,一切變得好單純平靜。也許在這不完美的生活裡,都將慢慢回歸到再自然不過的真實,原始生態的療癒力成為了一種「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的自我實現。接下來明年的春分,我們將繼續帶領大家探尋更多的美力能量。
To be continued…
了解更多楽彼花禮:FB
相關閱讀:
「精油是什麼?」
「精油=植物的精華,經由光合作用後產生的有機化合物。」
當植物在生長時無法藉由移動來躲避各種威脅,比如驅趕昆蟲、抵抗外在氣候環境的變化等,植物便會開始產生各種氣味與化學物質成份,而這個氣味就是所謂的「精油」。
精油可以是從植物的葉片、花朵、種子、根部、樹脂、樹皮、果皮等精純提煉而成,通常經由蒸餾、冷壓等方式萃取,植物部位和萃取方式也都會使得精油擁有不同的氣息及功效。
如果想利用精油作為「療癒保養」的入門選擇,接下來我們想先幫大家科普一下,對精油有更多的認識,並學會如何挑一款適合自己的精油。
以「氣味延續度」,分辨是天然精油還是人工香精
與人工香精的差別之處在於,每種精油雖然有其不同的揮發特性,大方向來說揮發性高的精油還是較難在空氣中維持長時間的味道,氣味層次也會隨著溫度產生變化,不會有人工香精的單調感。
從「精油調性和功效」,挑選出自己喜歡的味道
精油的功效基本上區分為「舒緩」及「振奮」兩大類,依萃取的種類來源則可分為花果、草木、樹脂、種子、根部。精油挑選時除了要選舒服耐聞的味道之外,更重要的是能真正了解到不同的精油能各自幫助身心情緒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再進階到相互搭配的方式,創造出獨特有層次的氣味。
精油種類 |
精油名稱 |
精油功效 |
花朵 |
薰衣草、洋甘菊 |
安定情緒、減輕焦慮 |
果實 |
甜橙、萊姆、佛手柑 |
舒緩緊張、提振心情 |
草葉 |
茶樹、薄荷、廣藿香 |
清新抗菌、集中思緒 |
樹木 |
檀香、雪松、黑雲杉 |
消除疲勞、鎮定安神 |
樹脂 |
乳香、沒藥 |
平靜心靈、順暢呼吸 |
種子 |
茴香、荳蔻 |
改善脹氣、幫助消化 |
根部 |
岩蘭草、草果藥 |
安撫緊繃、深度放鬆 |
精油的用途:空間薰香和按摩芳療
單(複)方純精油|空間薰香
兩者間的差異在於只含一種(單方),還是混合兩種以上的純植物精油(複方),平常被廣泛和擴香石、擴香儀、水氧機等輔具一起搭配使用,可以幫助精油在空氣中擴散停留較長的時間。尤其適合新手入門的薰衣草精油,是舒緩鎮定時不可或缺的單方精油;搭配不同比例的佛手柑、岩蘭草等精油,則可以創造出豐富有層次的前、中、後調,還能達到更好的放鬆效果!
純精油+植物油調和|按摩芳療
一般建議純精油必須調和植物基底油來做稀釋,才能直接塗抹於肌膚上,避免濃度過高刺激肌膚,常見的基底油添加如甜杏仁油、葡萄籽油、荷荷芭油等。
今年我們首度以滾珠瓶的形式推出天然香氛精油的商品-『冬至提振解憂滾珠精油』。這款與節氣同名的系列精油,主調是甜橙、金桔、萊姆,過了一段時間更能隱隱嗅到濕潤苔蘚攪和清新的木質調,同時以荷荷芭油做為基礎調油,小巧的便利性,相當適合用來為鬱鬱寡歡的自己提振一下精神!
小小一瓶,多用途的按摩油──
▍香氛療癒
直接塗抹在身體脈搏跳動的部位(如手腕、耳後、人中、太陽穴等),穩定情緒。
▍按摩刮痧
感到身心疲憊時,利用瓶身底部順著肩膀與頸部按摩刮痧,消除緊繃紓解壓力。
▍嗅香安撫
塗抹精油於掌心,搓揉回溫後摀住口鼻深呼吸,也可以塗在手帕或口罩上嗅聞。
▍滋潤乾燥
髮尾毛躁不順,用塗有精油的掌心輕撫,並且滋潤乾燥的指緣也是不錯的選擇。
3個精油使用注意(禁忌)
1. 皮膚過敏測試
建議使用精油前,先擦在手臂內側或身體皮膚較薄的部位測試是否會過敏。(如果使用過程中有出現任何問題務必先諮詢專業的醫療人員。)
2. 光敏感性成份
具有光敏感性的精油成份,可能會產生肌膚敏感現象,最常見的是柑橘類,例如:檸檬、甜橙、葡萄柚、佛手柑、萊姆……等等,使用這類精油塗抹肌膚後應避免直接曝曬日光下,並做好防曬加強防護。
3. 特殊身體狀況者
▍孕期間的孕婦使用按摩精油的頻率提高,應避免使用可能會引起子宮收縮的精油相關產品,如薰衣草、薄荷、玫瑰、茉莉等。
▍而嬰幼兒因為皮膚及呼吸系統發育尚未健全,不宜接觸精油以免造成刺激不適;(精油畢竟是經過高濃度壓縮,還是可能會引起身體不適反應,12歲以下的孩童也建議盡量避免使用。)
▍蠶豆症、癲癇症等患者也有些精油是禁用的,如迷迭香、鼠尾草等。
說到這裡妳是不是也迫不及待想試試精油的神奇之處了呢?培養安全的使用觀念,找到自己喜愛的味道,並且適合身心需要的精油,就能無憂地享受自然療癒的植物氣息~
推薦商品:冬至提振解憂滾珠精油、春分喚活減壓滾珠精油、、夏至醒神舒躁滾珠精油、秋分寧神舒眠滾珠精油
日常中的各種壓力、飲食作息不規律,加上紫外線、霧霾、空污等外在因素影響,長期累積下來都可能導致皮膚無法正常代謝黑色素,斑點,暗沉、膚色不均等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什麼樣的美白產品適合我?原來美白成份上的挑選大有學問!
為了能達到美白保養的最佳效果,在琳瑯滿目的保養品中,如何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肌膚狀態,或什麼樣的成份使用上需要特別留意呢?
選用美白成份的5大重點注意:
1. 光敏感性成份,需加強防曬步驟
A酸、熊果素等,是衛福部公告核可的美白成份,作用機轉是能從源頭阻斷黑色素生成,但光敏感性較高的物質特性,白天使用過量可能會有反黑問題產生,使用上需加強防曬的防護保養,以免得不償失。
2. 氧化變質特性,留意使用期限
維他命C能還原黑色素的氧化反應,極佳的亮白力,卻也因為接觸到空氣後容易氧化、不穩定的特性,進而使產品失去美白效力,開瓶使用後需盡速使用完畢,避免效用隨著時間而下降。
3. 乾燥刺激反應,著重後續保濕
果酸、水楊酸等,可加速代謝黑色素與堆積的老廢角質,但酸類煥膚通常會伴隨著輕微刺痛、乾燥現象,較不適合敏感性膚質,使用後可以加強後續的保濕工作,補充角質充足的水份降低可能的乾燥感。
4. 熏眼不適成份,避免接觸眼周
若成份中含有較刺激的美白成份、酒精、人工香料(精)等添加物,當接觸到薄又脆弱的眼周皮膚時,容易在揮發的過程中引起熏眼流淚、過敏不適的反應,在塗抹擦拭時需稍加避開此一區域。
5. 耗時較長特性,拉長觀察時間
萬用的維他命B3(菸鹼醯胺),能抑制黑色素轉移到角質層,因其溫和的特性,達到肌膚亮白的時間相對較長,使用上需要較耐心的觀察期。
貼心小提醒:
敏感性膚質使用美白產品時應循序漸進,建議養成先局部測試後,再開始使用的習慣,並由低濃度的美白成份開始,觀察肌膚的反應,一旦有紅腫、搔癢、刺痛或是脫屑等現象,請先暫停使用,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的協助。
如果肌膚屬於容易敏感、不穩定類型,卻仍想要均勻淨白膚色,選擇上建議以安全、溫和低刺激的成份、而非迅速美白為優先,像是含有紅薏仁萃取和維他命B3的「紅薏仁白潤羽透氧面膜」在配方設計上也避開了白天使用會反黑的疑慮;舒緩保濕中的常客成份-積雪草(又名雷公根)萃取,也讓任何膚質都不需擔心使用時,會造成熏眼不適、刺激乾燥的問題。
追求淨白無瑕,最重要的是從「日常預防」做起-
「美白」關鍵字一直都是熱搜前幾名,能夠掌握正確的美白保養觀念,才能真正擁有健康白皙的肌膚,除了自我檢視所使用的美白成份是否會造成皮膚負擔之外,保養上白天做好保濕防曬,夜間把握黃金修護,並試著調整飲食習慣,減少會增加體內自由基的油炸類或高油脂(熱量)食物,並適度的紓解壓力,就能讓美白事半功倍!
推薦商品:紅薏仁白潤羽透氧面膜、紅薏仁白潤凍膜、紅薏仁白潤精華液
前兩天我在IG限動分享了一則爛臉時期的動態,過沒多久收到資深老粉私訊我:
((愛蜜分享的爛臉時期我也有經歷過,跟著妳買東西用了都不雷,皮膚還比年輕時好))
真的!我自己看照片也是這種感覺
自從爛過臉以後,我的保養變得很簡單
就是 保濕!保濕!保濕!
然後偶爾看自己毛孔或痘印斑點不順眼就去醫美雷射😆
這麼多年下來我真的深刻體會到肌膚越保水
膚況自然越穩定,總之保養程序和成份都是越簡單越好
陪伴我十年的MIT保養品牌【23.5°N北緯研製研製】大家應該都很熟了 (笑)
剛好現在進入秋冬肌膚容易乾燥滿
底妝很容易浮浮的,加上我前陣子跑去打皮秒雷射,對於保濕有更高度的需求
這陣子我的臉蛋水嫩到像個BABY很光滑,照鏡子會暗爽到內傷😆
是說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意外翻到下面這張2012年11月冬天的照片
敏弱肌的我,常常一換季就會遇到肌膚起叛
但長期使用他們家保養品這10年下來
才想起這種NG膚況已經很久沒有發生了耶 (驚)
當時剛好用的就是保濕有感的桂竹系列噢!
最近2020年/10月我跑去打皮秒雷射
因為我是敏弱肌的關係
所以術前1個月我就開始不用任何去角質 & 美白產品
單純只用「桂竹系列」加強保濕
讓肌膚堅強保水一點
這是雷射術後約3、4天左右傷口都復原的樣子
這時只剩下術後肌膚泛紅乾燥的狀況
所以我選用配方簡單、保濕舒緩為主的 米粹 x 桂竹系列
吼~穩定保濕膚況超有感!
照鏡子一直讚嘆手感極好的水煮蛋肌啊>///<
其實早在8年前我就接觸過桂竹系列
只是那時品項還沒那麼齊全
我又還是個青春妹仔
肌膚還算水嫩的我只有痘痘困擾
所以那時愛米粹更勝桂竹多一些
但現在年過35明顯感覺到肌膚缺水😂
天氣變冷或換季時也常會有臉蛋特別緊繃、
上完妝底妝不服貼、
照鏡子還會看到卡粉後飆出來的小細紋
這時才真正能體會到「桂竹系列」的深度保濕
到底有多深層
23.5°N北緯研製家的產品我用這麼多年了
不是走什麼一擦就有驚奇反差效果的路線
相反的,它就是穩穩的
使用當下不會感覺到肌膚有太大變化
但一段時間再回過頭來看
會很明顯感覺到肌膚在進步♥
外包裝上的全成分明細配方種類,
也就僅僅十幾項而已
肌膚不需要的都不添加
溫和配方連孕婦也可以使用
給肌膚更貼近真實的植萃保養
既要溫和,還要有感,簡單卻也不簡單
全系列產品都是:
✔ 不添加人工色素、香料、酒精
✔ 不添加Parabens類防腐劑
✔ 不添加SLS、SLES石化界面活性劑
✔ 拒絕使用歐盟禁用1371種物質
✔ 拒絕動物性原料
【保濕升級 – 桂竹全系列】
升級版的桂竹有2大特點:
1.捨棄蜂蜜、蜂王乳等動物勞作衍生的副產物,100%使用非動物性或是動物相關衍生成分,是全素食消費者也能安心使用的產品(從原本奶蛋素,變成全素的概念XD)
2.添加銀耳萃取,號稱植物界的燕窩,能夠有效提升保水能力,增加光澤感,讓桂竹系列的整體保濕效果更上一層樓。
【桂竹活水凍膜】
凍膜是他們家的明星商品
尤其桂竹凍膜主打「清爽x保濕x柔嫩路線」
我前陣子做完醫美雷射後肌膚既缺水又泛紅
換季變冷後也覺得肌膚很乾燥
還有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毛孔變粗大時
敷完桂竹凍膜我都會忍不住竊喜
肌膚像是置身在尼加拉瓜瀑布裡非常水嫩
就連毛孔也會搞失蹤
凍膜質地就像像晶瑩惕透的果凍
還有貼心附上一個小挖勺
桂竹凍膜一共有兩種用法:
✔厚敷20分鐘,要用清水洗掉
✔晚上睡前薄擦,當成晚安凍膜鎖水,不用洗掉
這個季節肌膚真的特別乾燥
平常我都是把桂竹凍膜當晚安凍膜用
在所有保養做完以後,
最後一個步驟薄擦桂竹凍膜鎖水
隔天起床會對鏡子裡水嫩細緻的自己無敵滿意
輕熟齡以後我發現上妝好容易卡粉
所以有時間的話我會先厚敷一層桂竹凍膜
敷凍膜的好處就是不會滴滴嗒嗒影響做事
而且我連眼周、鼻翼附近都可以一起加強保濕
完全零死角又溫和
凍膜厚敷20分鐘後,
再用挖勺把凍膜刮掉 + 清水洗臉
是說我用凍膜這麼多年了
每次敷完變柔嫩baby肌還是好想尖叫>///<
清爽保濕無油感
後續再擦保養品會覺得超好吸收啊♥
接下來的桂竹洗顏霜也好用~~~
【桂竹活水洗顏霜】
這次桂竹系列中最令我驚艷的就是這款洗顏霜了!
我們家浴室有兩間
有時洗面乳放在外面那間忘記拿進來
我還會特地走出去拿回來洗
不然一般洗面乳洗完臉會繃
這款太適合乾肌、混合肌偏乾、中性肌的人了♥
軟綿綿的霜狀質地,遇水即化很誇張
我把雙手沾濕以後擠了一顆珍珠大小的洗面乳
雙手才一合掌抹開它就整個消失
泡泡不會很多,所以沖的時候自然也很好洗淨
神奇的是它雖然化於無形,泡泡也不多
讓人內心懷疑潔淨力是否不足
但實際洗臉的時候卻又感覺到臉上不該殘留的歹咪仔都被帶走了
而臉上的水份卻還被保留著!
我早上其實都是用清水洗臉
不過若是前一晚用了太滋潤的乳霜保養
隔天只用清水會沖不太乾淨
後續上妝還可能會影響持妝度
這款桂竹洗顏霜很推薦一早醒來洗臉
怕臉上水份被洗面乳帶走太多、
後續上妝臉會乾到卡粉的人
(換句話說就是油肌的人可以直接跳過)
化粧水我個人私心超愛~~~
【桂竹活水化粧水】
我對化妝水有點貪心
喜歡質地像水一樣清爽,
但擦起來像精華液一樣潤澤保濕
這款化粧水完全符合我的期待!
雖然它的名字是「桂竹」
但用起來卻有一股淡淡清新的怡人茶香
聞起來好舒服~~
平常我都是直接化粧水倒在手上適量使用
但這款桂竹化粧水我太喜歡
很常會用化粧棉濕敷10分鐘
用量大到必須一次囤個3瓶才安心
濕敷後的膚感好像可以掐出水來
跟澎皮的BABY一樣飽滿水嫩
整張臉好透亮,都捨不得上妝了啦!
再來是保濕很給力的精華液~~~
【桂竹活水精華液】
一開始我想說這款精華液好小瓶噢
忘記它是主打「深度保水」的桂竹系列
沒想到擦在臉上超保濕的啊啊啊
延展性又好
大約是我用他牌精華液的1/3用量而已非常省
一般精華液我可能要壓個2、3下在全臉
但這款桂竹精華液我連完整的1下都不敢按太深😂
它的質地像凝露一樣滑滑的
剛開始用會有一點稠感,吸收後不會悶
我在雷射術後完全感覺得到它的保水續航力
很適合肌膚缺水的人啊
乳液出乎意料的好用~~~
【桂竹活水水感乳】
雖然年過35已經深深感覺到肌膚變得比較乾燥
但你們懂的,台灣那麼潮濕悶熱
實在很怕那種油膩膩的乳液或乳霜
這款桂竹水感乳私心覺得比桂竹精華液還討喜
質地輕盈不厚重
也是用量一點點就可以超展開了
我的全臉用量大約是5顆珍珠大小
一抹開就有一層水膜在臉上包覆起來
但又不會悶悶的不舒服
有點厲害 (默默收了2支)
因為剛打完皮秒雷射
很需要補充肌膚上的油脂和水分
這款乳霜正好可以用來加強保濕+鎖水
雖然我天天都很晚睡
但暗沉蠟黃幾乎不會出現在我臉上
我想是因為我非常重視「保濕」更勝過於「美白」
只要肌膚保水度足夠
什麼毛孔、細紋、暗沉都會比較難找上門
底妝儘情薄透也不怕有人近看
【紅薏仁白潤精華油】
其實很多年前我開始用美容油以後
發現它是keep肌膚年輕很重要的一個步驟
不要看它油水分離好像很可怕
30%的精華水+70%植物油讓它意外的清透
而且因為一次只要1-2滴,
所以一罐可以用超久
我的底妝很容易在秋冬時乾到崩裂
之前在一樣的粉底液裡只加了「一滴」精華油
連妝前乳都沒用噢!
平常大概只有我去嚕光頭,
才有可能注意我長不一樣的菜先生
竟然用很驚艷的口氣問我:
(((你今天底妝用什麼啊?怎麼這麼透亮)))
你們說,這瓶紅薏仁精華油是不是很值得囤貨!!
紅薏仁精華油的使用方法很多元
可以滴個1-2滴精華油
混入原先自己就有的精華液或乳液裡
達到保濕鎖水的作用;
又或者懶人保養的時候直接敷完面膜或凍膜
再擦上一管精華油就可以水噹噹去忙了
偏乾的粉底液若是滴1-2滴精華油混合使用
也會立馬重生起來
✔ 乾燥缺水極需要 – 桂竹全系列
✔ 我的十年愛用經典穩定膚況款 – 米粹系列
✔ 淡化細紋/底妝不卡卡 – 紅薏仁精華油
(本文引自: 愛蜜。樂芙愛美麗 )